寒食節再讀《寒食》
寒食.(唐)韓翃
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。
日暮漢宮傳蠟燭,輕煙散入五侯家。
今天是寒食節(一般在農歷清明節前一、二天),想起唐代詩人韓翃的這首詩。以前讀這首詩,更多的是關注后兩句,漢宮和五侯家是權力的象征,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特權在任何時候都存在,于是理解這首詩的意義在于譏諷權貴。其實,前兩句的意義更深刻,春城,嚴格來講,當時的長安是唐朝首都就是今天的西安,是當不得春城之稱的,現在昆明和長春在大眾眼中算得上是春城,而詩中的春城,有春天的城市的意思,與第二句的東風即春風對應。詩中的“無處不飛花”應該是一種想象,一種美好得愿望,即使是現在這個季節,西安恐怕也還沒到百花齊放的時節,從地理位置上畢竟這座城市屬于北方偏西一點。第二句的柳斜,說明東風只是讓柳枝輕輕晃動,而不是柳枝亂顫,重要的是這個東風是寒食節的風,沒有煙火氣,也就是沒什么溫度,這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感受到的。所以前兩句詩的意思是,即使在京城,人們的生活看似很美好,其實老百姓是感受不到溫暖的,哪怕春天(清明節后開始春耕春種)即將來臨。
讀詩需要心境,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側重和見識,理解就不一樣,比如這首詩。
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。
日暮漢宮傳蠟燭,輕煙散入五侯家。
今天是寒食節(一般在農歷清明節前一、二天),想起唐代詩人韓翃的這首詩。以前讀這首詩,更多的是關注后兩句,漢宮和五侯家是權力的象征,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特權在任何時候都存在,于是理解這首詩的意義在于譏諷權貴。其實,前兩句的意義更深刻,春城,嚴格來講,當時的長安是唐朝首都就是今天的西安,是當不得春城之稱的,現在昆明和長春在大眾眼中算得上是春城,而詩中的春城,有春天的城市的意思,與第二句的東風即春風對應。詩中的“無處不飛花”應該是一種想象,一種美好得愿望,即使是現在這個季節,西安恐怕也還沒到百花齊放的時節,從地理位置上畢竟這座城市屬于北方偏西一點。第二句的柳斜,說明東風只是讓柳枝輕輕晃動,而不是柳枝亂顫,重要的是這個東風是寒食節的風,沒有煙火氣,也就是沒什么溫度,這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感受到的。所以前兩句詩的意思是,即使在京城,人們的生活看似很美好,其實老百姓是感受不到溫暖的,哪怕春天(清明節后開始春耕春種)即將來臨。
讀詩需要心境,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側重和見識,理解就不一樣,比如這首詩。
贊過的人